巾帼风采
- 融爱于心 践爱于行——爱心妈妈周霞事迹
为深入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志愿服务活动,万源市妇联通过以“点”带动,以“线”牵引,以“面”覆盖的方式,实现全市1335名爱心妈妈和3340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成功结对,累积开展各类关爱服务活动200余场次。爱心妈妈们用真情实意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亲情有依、生活有护、困难有帮、成长有助。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爱心妈妈周霞是怎么做的吧!
周霞,女,汉族,1976年2月生,四川万源人,大专文化,2023年1月从事妇女儿童工作,现任万源市古东关街道妇联主席。
解心结、伴成长
敲开儿童“心灵之窗”
小涵,现年5岁,因原生家庭遭遇变故,生活陷入困境,促使这名小男孩封闭内心、不愿交流,团体活动更是选择退居一旁、形单影只。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周霞主动请缨,成为爱心妈妈,通过定期走访“面对面”实现心灵沟通,完成小涵“微心愿”实现情感共鸣,参与互动游戏实现情绪宣泄,持续性、定制式的关心关爱,让小涵逐渐打开心结、敞开心扉,慢慢变得开朗活泼,自信勇敢。
聚合力、优服务
照亮儿童“前行之路”
周霞在古东关街道庙沟河社区“阳光驿站”担任爱心妈妈小分队轮值队长期间,精心筹备“玫瑰书香润童心 红城少年志向明”“书香润巴渠 阅读正家风”“分享好故事 开动小脑筋”为主题的系列阅读活动,组织辖区内的50余名爱心妈妈以书为媒,陪在孩子们身边,通过点燃孩子们的阅读热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孩子们在阅读中增长才干、锤炼品格、磨练心性,共同度过一段又一段“妈妈”与“孩子”之间其乐融融、书声琅琅、余音袅袅的温情时光。
搭平台、链资源
托起儿童“梦想之翼”
助力公益活动,链接社会资源也成为了爱心妈妈周霞的“主修课”。2024年久久公益节,周霞作为古东关街道吹哨人,共发动46名爱心人士为万源籍困难女童募集“春蕾计划”助学金1.6万余元;搭桥万源市黄冈爱心学校,向庙沟河社区“阳光驿站”捐赠运行资金1万元,主要用于服务辖区内留守儿童;牵线万源市联海精神病医院爱心企业,为困境儿童捐赠助学金2000元,并表示将长期资助该同学,直至完成学业。
如今,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志愿服务,在万源市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家庭儿童关心,妇女群众关切的爱心活动。周霞也将始终坚持初心不改、信念不变、脚步不停,用心用情提升活动知晓度和影响力,汇聚资源、凝聚力量,肩负起爱心妈妈的责任和使命,助力更多的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 发布时间:2025-01-27
- 爱心织梦 护航成长——爱心妈妈王钧事迹
王钧,女,汉族,1973年2月生,大学文化,自2014年起,她便投身于家庭教育工作,至今已默默耕耘了10个春秋。现任通川区妇联执委,达州市家庭教育促进会副会长、通川区家庭教育促进会会长。
自通川区妇联深化“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帮扶活动以来,倡议妇联执委积极加入爱心妈妈队伍。王钧主动请缨成为“爱心妈妈”,充分发挥妇联执委的引领作用,她不仅一对一重点帮助了一名女童,而且发挥自身作为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的专长优势,帮助更多的困境儿童,为他们带去了温暖与希望。
2024年初夏,她与通川区妇联一同前往蒲家镇开展暑期儿童关爱活动,在得知一名权益受损的未成年人患抑郁症而无法正常上学消息后,王钧心痛不已。当即决定成为这个女童的爱心妈妈,伸出援手把这个孩子从抑郁的泥潭中拉出来,帮助这个孩子重拾人生。
起初,孩子因戒备心理而沉默不语,王钧便耐心地用绘本故事与她建立情感联系。王钧多次带着新衣服、鞋子和书籍等学习用品和妇联工作人员一起多次前往孩子家中,在互动过程中,王钧轻声细语,动作轻柔像极了孩子的妈妈,犹如涓涓细流慢慢沁入了孩子的心田。不管工作多忙,天气多热,王钧都会按照和孩子的约定时间准时到达,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通过多次交流,王钧和孩子成为了好朋友,便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力所能力的家务,并教孩子整理自己的物品并在离开之前给孩子布置一个任务,帮助孩子学习生活技能。经过约半年的情绪疏导和帮扶,王钧成功帮助孩子走出了心理阴霾,重拾了自信和勇气。
在帮助更多的困境儿童方面,王钧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她以《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家庭教育促进法》为切入点,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传播科学的教子理念。并在达州市通川区人民检察院为涉案未成年人及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通过一系列课程拉近了家长与孩子的距离,让他们更加了解彼此。同时,她还走进乡镇学校,为留守孩子们开展集体心理健康疏导和未成年人防性侵教育讲座。 王钧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只要有爱,就有希望;只要有行动,就能改变,不仅点亮了困境儿童心中的明灯,更如春风化雨般,在社会中播撒下爱的种子,让这股温暖的力量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开来。未来,她将坚守初心持续关注孩子们的成长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同时,妇联也希望更多的爱心女士能加入到“爱心妈妈”这个行列中来,共同为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贡献巾帼力量。
- 发布时间:2025-01-07
- 爱心相伴 护佑成长——爱心妈妈陈燕事迹
陈燕是来自万源市大沙镇关庙坝社区“阳光驿站”的志愿者,也是一名爱心妈妈。
今年暑假,一批西南科技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来到大沙镇关庙坝社区。陈燕所在的“阳光驿站”借助社区微信群和“阳光驿站”微信群提前宣传,告知孩子们会有优秀的大学生哥哥姐姐前来分享外面的精彩世界并一起玩耍,孩子们听闻后兴奋不已,踊跃参与。大学生志愿者们满怀着青春的热忱与对孩子们的关爱,以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方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科学知识传授给孩子们。他们讲故事绘声绘色,玩游戏妙趣横生,孩子们在一个个故事和游戏中汲取了爱与知识,陈燕深切感受到大学生们用青春活力巧妙地开展了朋辈教育。并在西南科技大学发起线上绘画和作文竞赛活动时同步开设了暑假“绘画提升专项技能班”。从绘画基础知识的传授,到引导孩子们依据线条组合成图,再到助力他们独立完成参赛作品,逐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与专业技能。闲暇时光,陈燕常与孩子们倾心交谈,鼓励他们畅所欲言,于潜移默化中树立自信,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耐心倾听他们的烦恼,及时答疑解惑,助力他们健康成长。当看到孩子们凭借自己的小作文和绘画作品收获奖状与奖品时,那无疑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
在儿童个案服务这一重要工作方面,陈燕深刻认识到这是一项极具系统性的工程。通过日常主题活动以及社区基层入户走访,全面深入地了解掌握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及其家庭状况,并形成详细的服务“清单”,每月定期进行家访,鼓励孩子与家人在面对生活挑战时永不言弃,同时有针对性地寻求社区与学校的支持,共克时艰。有一名9岁的残疾小男孩,父母离异。他4岁前随母亲生活,4至5岁与年迈的爷爷相伴,6至7岁由父亲这边的幺妈照顾,8至9岁又回到爷爷身边。如此不稳定的生活环境致使他极度缺乏安全感,性格孤僻,甚至被贴上了“怪孩子”的标签。陈燕初次与他打招呼时,他惊恐地躲在角落。陈燕轻声夸赞道:“你真聪明,懂得远离陌生人保护自己,我是“阳光驿站”的爱心妈妈哦。”他回应道:“我又不笨,你还到我们教室做过游戏呢。”陈燕笑着顺着话题与他交流,随后他渐渐主动靠近陈燕,与陈燕分享他发明的新奇玩具。为了帮助他走出心理阴霾,陈燕联系了他的班主任,安排一些性格开朗友善的同学与他开展“一对一帮扶”走进校园活动,让他切实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陈燕表示,未来她会始终坚守爱心妈妈的岗位,守好“阳光驿站”这片阵地,全力将“阳光驿站”打造成孩子们的欢乐港湾,悉心守护孩子们的健康与快乐成长!同时,也会积极带动身边的人参与到关爱儿童、服务儿童的公益事业中来。
- 发布时间:2025-01-03
- 用爱领航 指引方向——爱心妈妈张春雷事迹
张春雷,一名走出大山、艰苦创业、服务社会的爱心妈妈。受家乡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的影响,加之自己的成长经历,让她对妇女儿童有着独特的情怀。多年来,她矢志不渝地关爱帮扶困难妇女儿童,风雨无阻,与爱并肩。她倾注心血,不懈努力,只为践行年轻时立下的誓言——“点滴爱心汇聚成河,让爱传递,温暖每一颗心”。
张春雷出生在农村,家庭贫困,父亲残疾,从小就看到母亲承担起家庭生活的沉重担子。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懂事的她在别人还在自由玩耍的时候就学会了洗衣服、做饭,13岁上街卖甜糕补贴家用,16岁辍学回家学兽医摆地摊,不仅改善了家庭生活还挣到了改变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19岁开设了春雷饲料门市,22岁承包了饲料厂,26岁创办了四川天王牧业有限公司,成为达川区唯一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历经生活坎坷,目睹雨后彩虹,她心怀感激,感谢母亲。
在公司发展壮大过程中,张春雷热衷公益事业,致力帮扶贫困群体。她先后帮扶近10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累计捐赠助学款达500万元。受到帮扶的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她:春雷妈妈。
记得那是2008年的一天,张春雷去达川区妇联办事,遇见一农村中年妇女带着小女孩哭诉着:家中的不幸,丈夫脑溢血瘫痪在床,上有老下有小,家里农活没人干,全家生活无着落,女儿面临失学等。张春雷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小女孩,得知她叫燕子,14岁。此时此刻,从小燕子的身上,她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回想起自己的小时候经历困苦。她深知这位妈妈的不易,深感小燕子的无助!小燕子的境遇,深深触动了她。她想,不能让小燕子重走她走过的路,吃她吃过的苦,为了不让小燕子失学,决定要帮助小燕子完成学业,让她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经过小燕子及妈妈的同意,张春雷把小燕子接到自己家中当成自家孩子对待,安排食缩,购买衣物,帮助联系学校,缴纳学费。闲瑕时间常跟小燕子交流沟通,引导她学习,帮助她成长,鼓励她成才,教育引导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母爱深深抚慰着她细小的心灵,她们相互间产生了深厚感情,不是母女却胜是母女。小燕子在张春雷家中,跟她的家人一起共同生活7年,不知不觉间小燕子早已成为张春雷家中的一员,成为她最牵挂的人,小燕子也把张春雷的家当成自己的家,也把张春雷当成了她的妈妈,时不时叫上一声:春雷妈妈。
在全家人的精心呵护下,可爱小燕子最终考上了大学,飞向了她向往的远方。
2022年2月,达州达川区石桥镇柳池村的叶芳,34岁怀上三胞胎,而且是生育概率为两亿分之一的同卵三胞胎。同年8月,仅怀孕31周的叶芳因早产,剖腹生下三个宝宝3.2斤、2.6斤、2.3斤,分别起名欢欢、乐乐、多多,意为“欢乐多”。三个宝宝的降临给叶芳一家带来了太多的欢乐,也带来了不少的忧愁。由于早产,3个孩子的身体器官都发育不太好,刚出生便因缺氧全身插满各种管子,被送进保育箱,医院连下了几次病危通知书。治疗期间,多多全靠输氨基酸维持生命。叶芳怀孕、生产等已花费40多万元,家中仅有的积蓄早已被掏空,全家压力倍增。加之健康检查、治疗费用开销很大,全家仅靠丈夫在外打拼挣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叶芳一家的困难引起了妇联的高度关注,区妇联面向社会发起了寻找“爱心妈妈”倡议书。今年4月,张春雷积极响应到妇联“爱心妈妈”行动中。张春雷去叶芳家中,关心看望了三胞胎兄弟,了解到他们家中的现实困难,她当即承诺每月为他们家庭提供500元猪肉,直至三兄弟成年为止。以期帮助他们一家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让三胞胎兄弟得到健康成长。
张春雷也常常帮助成年的、有劳动能力的孩子学习劳动技能,实现就业。达川区渡市镇16岁的聂孝明,在他1岁妈妈便抛弃他离家出走;7岁时因生病,又被爸爸抛弃,从小跟着80多岁的爷爷相依为命。因长期缺营养,缺父爱母爱,缺安全感,导致孩子弃学,思想自闭。张春雷去到他家里,送去了慰问品、慰问金,还带他寻医治病,让他住进她家,给他家的温暖,给他慈母的关爱,和他交流沟通,打开了他的心门,建立信任,帮他规划人生,给他提供了带薪学习的机会,安排他在她公司就业。目前,这孩子变得积极阳光起来,张春雷的帮助也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
在张春雷深入乡村,深入社区传递爱心的过程中,她深深感受到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发动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关心关爱贫困儿童。张春雷也常常问自己,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和倡导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帮扶中来。2023年张春雷注册了抖音账户“春雷妈妈行爱之路”,深入农村一线拍摄真实的困境儿童故事,录制爱心视频上传抖音平台发出呼声,希望更多的人伸出援手。在达川区渡市镇有位7岁的小女孩芳芳,妈妈患间协性精神病,爸爸在孩子还未出生就抛弃了他们,芳芳来到这个世界就跟着身患继外公生活。继外公也是残疾人,每天靠捡垃圾维持生活。张春雷录制的抖音视频发出后,引起一些爱心人士的关注,成都一位爱心女士每月为芳芳提供300元生活费。
这些年来,张春雷的成长、发展,公司的壮大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张春雷感恩党和政府,她积极履行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回馈社会。今年10月,张春雷主动联系达州市慈善会共同成立“达州市慈善会·春雷妈妈爱心慈善基金”,接受社会捐助,筹集善款,呼吁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以及广大社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一道,为爱心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愿留守儿童不再孤独,愿贫困儿童不再失学,让所有的孩子都健康成长。
- 发布时间:2025-01-02
- 爱心妈妈郭慧莲事迹
郭慧莲,女,汉族,1988年6月生,四川开江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2018年10月参加工作,202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开江县甘棠镇妇联副主席。
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民生工程,也是妇联系统长期以来的工作重点。甘棠镇妇联在县镇妇联的领导下,不断提高思想认识,积极主动作为,深化“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帮扶活动,在镇党委、政府全面统筹引领下,与各村(社区)广大姐妹们凝聚起团结友爱的强大合力,大力开展留守和困境儿童关爱帮扶工作,用爱心和真心共同守护着辖区的每一名留守和困境儿童,让他们在党和政府的温暖下茁壮成长。 2020年暑假期间,郭慧莲在一次入户走访时认识了困境儿童,当时她还在读高中,在了解她的家庭状况后,郭慧莲突然有一种心痛的感觉。她的爸爸因精神疾病常年在医院,妈妈因家庭负担沉重而抛弃家人,外出失踪杳无音讯,爷爷离世,现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奶奶年老体弱,身患数种疾病。残酷的现实仿佛给这个不幸的家庭无情的笼罩着一层厚厚的阴影,望着祖孙二人无助的眼神,郭慧莲无比心酸,母亲的天性和一名妇联工作者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当时郭慧莲就决定要帮助这个孩子,救助这个家庭,从那时起郭慧莲就和这个特殊的家庭结下不解之缘。刚开始的时候孩子的戒备心理很强,不与任何人亲近,但经过郭慧莲一点一点与她交流,了解她的生活、学习情况,她才开始有了明显变化。同时,郭慧莲积极的为这个家庭寻求政策扶持,首先为她申请并办理事实无人抚养孤儿待遇,每年为其申请临时救助、物资资助等,帮助其准备资料向学校申请助学金等,平常经常关心她的生活、学习近况,目前该女孩已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个好的工作,能够自食其力、独立生活并赡养奶奶。
还有一个家庭也很困难,该儿童是智力四级残疾且未上学读书,母亲是智力二级残疾,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其父亲因意外事件死亡导致这个家庭雪上加霜,郭慧莲入户了解情况时,发现其母亲虽然有智力残疾,但是遇到情况时还是挺身而出,将两个孩子保护在身后。一瞬间,郭慧莲感受到了这个母亲对对孩子深深的爱,决定尽自己所能帮助这个困难的家庭,一方面联系镇民政办,将这两个孩子纳入享受事实无人扶养儿童政策,增加收入让他们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和领导汇报情况,并一起联系学校安排入学读书,了解到如果在特殊学校就读,周一、周五需要有人接送,该家庭不具备接送的条件,最后决定在镇上小学和普通孩子一起读书,目前该儿童已上小学二年级,其弟弟也在镇上幼儿园读书,斩断了贫困代际遗传的可能性。同时,郭慧莲了解到该儿童的父亲有个兄弟在经营农家乐,便上门做通工作,该亲戚同意让其母亲平时来农家乐帮忙做一些活路,以及让他们一家三人在农家乐搭伙吃饭,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问题。
郭慧莲还热衷于慈善公益活动,特别是99公益日期间,重点宣传困境女童筹集助学金行动,宣传动员镇、村党员干部和辖区爱心人士踊跃捐款、献出爱心,2021年及2022年甘棠镇筹集捐款一万余元,加上腾讯公益为99公益日期间捐赠人配备了的专属配捐及县妇联的支持,共计获得8万余元女童助学金,资金全部用于帮助辖区困境女童学习、生活,为甘棠镇困境女童送去温暖和希望,帮助照亮她们的求学之路,让她们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的关心、关爱。同时,她注重未成年人法治保护工作,多利用院坝会、座谈会等锲机向辖区群众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习近平总书记说,“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因此,郭慧莲认为“爱心妈妈”关爱困境儿童行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传递党和政府关爱困境儿童的实际行动,为自己从事的工作和事业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在今后的工作中,郭慧莲表示将竭尽全力发挥好妇联工作的职能,用心、用情守护好辖区特情儿童,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留下美好的回忆!
- 发布时间:2024-12-24